机房一体化管理监控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1.1 系统概述

       机房一体化管理系统是随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的,它是机房监控管理服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的完美体现。在进行系统建设时,我们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机房的环境结构、服务需求、设备内容和管理模式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投资合理、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的机房一体化管理系统。

       目前机房采用“集中式、高效性、智能”管理方法,将分散在各地的机房,通过“网络”进行集中连接,利用统一网管,实现机房内少人无人值守,同时对设备的集中维护,缩短故障排除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提高机房人员管理水平以及机房故障应急和处理时间。本方案主要宗旨是提高客户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机房的安全性,使客户在信息化建设中占有优势。

 

1.2 建设目标

         机房一体化管理包括机房核心网络通信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MSAP设备)、动力、环境及安防的等监控,主要监控对象包括:机房核心网络通信设备的CONSOLE口远程管理、机房核心网络通信设备的远程电源监控(实现远程设备故障断电、上电功能)、不间断电源(UPS)、温湿度监测、漏水检测、烟雾检测、精密空调监控、门禁管理、视频监控、红外入侵探测器等,实现7×24小时的全面集中监控和管理,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以实现最高的机房可用率,并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机房一体化管理要能实现五个目标:

   ★为机房内各系统及设备运行提供高度稳定可靠的监控信息资源;

   ★节省机房运行管理费用,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 确保提高机房管理工作效率并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 系统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适应发展需要,做到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 确保机房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维护人员的效率。

1.3 系统设计

1.3.1 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高起点:

      技术先进性:选用国内行业内的专业厂家产品

       系统高可靠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均采用技术成熟的产品

      系统运行管理方便:软件系统中文化,操作方便

      技术支持能力强:承建单位技术实力强,服务完善

      系统可扩展性能强:模块化结构有利于扩容与扩展

      手段简洁:前端信息采集、系统连接、操作管理简单。

      设备标准化:各类信息端口和系统模块接口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将来系统扩展。

      技术成熟:所建系统设备、软件均为成熟产品的技术。

      投资少:系统选型具有高性能价格比

      建设时间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

      维护方便:模块化结构,并具备专家自诊断功能

1.3.2 设计依据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200X)》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1.3.3 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设备被管理层、设备采集层、监控平台机。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如下:

       设备被管理层:是组成智能机房的最小单元,它们是整个监控的关注点,也是整个平台要监控的监控点。本方案中,它们是:各种带CONSOLE口的核心网络通信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MSAP设备)、带监控模块的不间断电源(UPS)、温湿度监测、漏水检测、烟雾检测、精密空调监控、门禁管理、视频监控、红外入侵探测。

       设备采集层:是设备的监控采集模块,采集“设备被管理层”设备的实时状态。将“设备被管理层”的管理CONSOLE口或监控口以“串口线”的形式连接到采集设备上,而该层的设备利用以太网网络,实时的将机房内各监控点的数据反应到“监控平台”上,实现“远程”监控。确保机房的安全性。

       监控平台机:具有独立数据分析及数据存储能力,用于将“设备采集层”传输来的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实时处理、分析和输出,处理所有的报警信息,记录报警事件,并负责将数据直观、明了的展示给用户,同时提供多样化操作功能及用户自定义功能,对现场设备的远程显示。实现机房智能化管理,构建属于机房安全运行的“物联网”。

软件系统采用C/S分布模式的模块化结构,软件的安装与维护集中于监控平台机,易于实施和维护。同时采用C/S结构实现用户操作跟设备数据采集分离,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可操作性。监控平台机安装软件可以分为:数据库、服务器端、客户端。数据库方面可以实现远程灾备,服务器端只负责跟“设备采集层” 通信以及将返回的数据传给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软件只负责用户界面显示及用户操作相关功能。

 

1.4 系统性能

1.4.1 可靠性

       系统符合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设计要求,不会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

       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对软硬件故障能够自动重启恢复。

      ★ 监控设备具有良好的接地,抗干扰能力强。

      ★ 设备选用高可靠的工业级设备,保障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系统成熟稳定。

1.4.2 稳定性

Ø  系统采用多总线方式,某一子系统的故障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正常运行。

1.4.3 实时性

        使用同类设备单总线采集方式,保证监控数据的实时性。

      ★  前端设备数据采控时间<2S;

        远程监控数据刷新时间<4S;

        短信、电话报警发出响应时间<30S

1.4.4 安全性

        系统具有多级权限、多级区域(层)管理。

        系统无人操作一定时间后可自动注销、锁定。

1.4.5 维护性

        系统支持在线修改,在不停止监控系统的情况下对监控设备进行参数等的修改。

        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软件采用组态工具实现方便的系统组建、维护、扩充,无需编程。

1.4.6 扩充性

        系统支持RS232/485/422、TCP/IP、MODBUS等各种标准化协议和接口,可快速方便的将各种监控对象集成到系统中。

 

1.5 方案部署

QQ图片20141120155912.jpg